慈禧的翡翠白菜价值(慈禧的翡翠玉白菜价格)

买玉网 5 0

“翠玉白菜”是谁的陪嫁之物?其寓意又是什么?

中国有几颗国宝级的“翠玉白菜”呢?传说有6颗,最值钱的翠玉白菜是在北京故宫的永和宫内发现的,永和宫是光绪帝瑾妃的住处,据说她是这件稀世国宝的主人。关于这件翠玉白菜,还有一个数百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相传,这件翠玉白菜是瑾妃和珍妃的母亲、当时礼部侍郎长叙的夫人,留给小女儿珍妃作为陪嫁添妆的物件。在这位母亲看来,这件一半洁白、一半翠绿的翡翠珍品清清白白的寓意,正好与善良的珍妃匹配。

(翠玉白菜)

光绪六年(1880年),姐姐瑾妃和妹妹珍妃两人同时被选入后宫,封为嫔位。姐姐瑾妃在入宫前一晚,发现母亲没有将贵重的翠玉白菜作为嫁妆陪送给自己,便大哭大闹起来。

瑾妃和珍妃虽同为姐妹,但性情和相貌天差地别。瑾妃脾气极坏、长得矮胖;珍妃知书达理、端庄美丽。父母在为姐妹两人选嫁妆时,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姐姐瑾妃偏爱钱财,父母就陪嫁了很多金银首饰;妹妹珍妃喜欢读书,早先也告诉父母嫁妆只要书籍就可以了。但为了让小女儿的嫁妆不致过于寒酸,父母决定把这件翠玉白菜作为珍妃的嫁妆。

但谁知,霸道的姐姐瑾妃在得到满箱金银珠宝后,仍然不知满足,大吵大闹要母亲将翠玉白菜给自己。

懂事的妹妹珍妃不忍心看到父母为难,便主动将翠玉白菜从自己嫁妆中取出给了姐姐,此事才算了结。

还有一种说法是,珍妃带着翠玉白菜嫁进皇宫。后来被慈禧下令投井以后,瑾妃从珍妃房里将翠玉白菜偷出来据为己有并放在永和宫,这也只是一种说法。

瑾妃得到宝贝爱不释手,但因不通诗书、不懂翠玉白菜,竟暴殄天物将价值连城的宝贝种在珐琅花盆里,旁边还配着一株灵芝。

估计1925年人们在永和发现这等操作时,怕是差点笑破肚皮:这等清新脱俗之物,竟被养得如此世俗,闻所未闻啊。

后来,经历数十年战乱,这件翠玉白菜又经过多次辗转流离。国民党退守台湾时带走许多珍贵国宝级文物,这件翠玉白菜在65万件珍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一颗最闪耀的明星。

当时曾有消息传出说镇院之宝遭到毁损,菜叶上螽斯的一根长须断了一小截。有说是2013年在高雄展出时发生的,但照片证明至少1996年就已损坏。

后有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是在1948年运送台湾过程中损坏的,因为从1966年和1972年的照片中就已发现翠玉白菜已是损坏状态了。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共有3件翠玉白菜。

除了这件稀世珍品外,另1件翠玉白菜黄绿相接,高度约13.4厘米,菜叶上也有菜虫;

还有1件来自紫禁城南库,白菜中间有一个小洞,人们认为它最早应是用来插花的。

其实,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3件翠玉白菜外,大陆也有翠玉白菜,1件在北京博物馆,1件在天津博物馆,但这两件相较于台湾博物院的那件稀世珍宝及另两件翠玉白菜而言,就显得默默无闻许多了。

但据说,世间还有一件更精绝、更顶级的“翠玉白菜”,至今下落不明,让人着实惋惜,那就是传说中慈禧手中的那件翡翠大白菜。

《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死后随葬品中就有一件大型的翡翠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刻着一只振翅的蝈蝈和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可惜的是由于慈禧陵寝被盗,这件翠玉白菜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了。

来看看台湾博物院的这件稀世珍宝-翠玉白菜~~

这件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从体积上看的确不算大,看过真实的翠玉白菜的人戏谑说,不像大白菜,像“娃娃菜”,但不管大小如何,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翠玉白菜的原材料是一种半白半绿的翠玉,这使得当时的工匠不用过多地人为改变玉料,而是巧妙地借助玉料最初的色泽分布及色彩变化,雕出了这颗菜茎白嫩、菜叶翻卷,如同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翠绿的白菜一样的翠玉白菜。

最令人叫绝、又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件翠玉白菜的白菜叶片上居然还有两只昆虫。大的一只是螽斯,小的一只是蝗虫,它们被雕得十分生动形象,见过的人都无一不惊叹工匠们的精巧技艺。

(翠玉白菜)

为何要雕刻螽斯和蝗虫呢?

一是螽斯和蝗虫都是田园中常见的、繁殖力极强的昆虫,用在此处更代表多子多孙的美好祈愿;二是白菜上有了两只环绕的昆虫,平凡中更显出生命力与活力。

螽斯和蝗虫本就在真实自然界,常与花、草和蔬菜为伍。不管是在东西方、古代或现代,艺术家们常用花、草、昆虫和白菜作为创作主题,它们是充满寓意的题材,故而一直受欢迎。

作为嫁妆而言,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和美好,昆虫象征多子多孙,祈愿儿孙满堂。

不管是从翠玉白菜的自然莹润、人为形制,还是象征意念来看,搭配非常和谐,成为一件稀世珍品也是当之无愧。

“黄金有价玉无价”。

玉器不仅历史悠久(在中国近8000年)、象征万物,而且极其珍贵,因其珍贵故而会“量材就质”地去打造玉器,而单就它的雕刻技艺来看,这件宝贝就已经价值非凡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在普陀峪的慈禧陵中,最值钱的宝贝是什么呢?

慈禧墓中的宝贝,最珍贵的哪件?有热心的专家和网友,还曾经按照《爱月轩笔记》、《内务府账薄》和定东陵披露的研究资料等记载,分别评出了最珍贵的十大宝贝,它们是:夜明珠、翡翠西瓜、翠玉白菜、玉石莲花、血珊瑚、玉藕、陀罗尼经被、朝珠、凤冠和九玲珑玉塔。

今天我说得是另外一件事,孙殿英这些盗墓贼闯进了定东陵地宫,他们“目不识宝”竟将那件最值钱的宝贝,一把抓起来,丢到了一旁的棺材盖子上。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揭秘这件宝贝究竟是啥之前,咱们还是先说一个与此宝紧密相关的话题。

这个话题就是定东陵的开放过程。

清朝的时候,整个东陵地区,都是清朝皇帝的私家墓地,而且派有重兵看守,谁要想靠近这片皇帝的禁脔,偷窥风景,暗察格局,一旦被护陵兵抓住,铁定会被安上居心不良的罪名,轻者仗责流配,重则直接砍头,故此,这片偌大的陵区,充满着神秘的氛围和诡异的色彩。

1928年7月,孙殿英盗了慈禧墓,这片陵区才逐渐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按照惯例,前朝的陵寝,一般都归现任政府看管和保护,解放后,这片千疮百孔的陵区,一直归清东陵文物管理所管辖。

我们都知道,不管多么结实的建筑,也是有使用年限的,想要增加清东陵地面建筑物的寿命,正常的维护必不可少,油漆、贴金、粉饰和修缮,每项工作都是一笔巨款,当时靠上级财政拨款,基本上是入不抵出,很多需要保护的文物都处在亟待修复的被动状态。

1978年,经过上级文物部门批准,乾隆的裕陵陵区决定暂时对外开放,消息一经传出,开放之日,游客爆满,这帮游客兴致勃勃地参观完毕,随后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要求,请求管理所开放慈禧的陵区,供大家参观。

1979年,为满足游客们的强烈要求,慈禧陵区开放,可是游客们游览了慈禧陵墓的地面建筑后,一个更迫切的愿望提了出来,大家想到慈禧的地宫中去看一看,毕竟慈禧的棺椁和遗体,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好”东西。

慈禧的地宫和棺椁经过修缮,也很快开放,游客们看罢慈禧被玻璃罩子罩住的棺椁,一个个这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游客为何意犹未尽地离去?因为他们有一样东西没有看到,那就是慈禧的遗体。

我下面揭秘,定东陵最珍贵的宝贝,就是——慈禧的遗体。

在中国人固有的思维中,遗体是不吉利的,更别谈它是宝贝了。当时孙殿英手下的第八师师长谭温江领人启开慈禧的棺椁后,为了往外取宝方便,首先将慈禧的遗体,丢弃在地上的棺材盖子上。

那么慈禧的遗体真的是宝贝吗?不仅是宝贝,而且是东陵最重要的宝贝。只不过这件宝贝,与金银玉器,翡翠钻石不同,被很多不了解其价值的人,认为是一件非常恐怖的“宝贝”。

换句更土一点的话说:谁打开慈禧的棺木,也不敢去偷窃一具“可怕”的尸体!

慈禧的遗体,哪是一具普通的遗体?东陵地宫上面的建筑,下面的陈设,楠木棺椁,以及棺椁中的宝贝,任何一样东西,都是为安葬慈禧的遗体而存在!

如果您还没有意识到慈禧遗体的重要性,小编随口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您去定东陵地宫旅游,一边放着十大宝贝,另外一边放着慈禧的遗体,你会先看哪个?十个游客至少有九个会去先看慈禧的遗体……

慈禧的遗体,才是最吸引人的宝贝,而那十大宝贝,就是慈禧遗体的附庸而已。通过研究慈禧的遗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慈禧的信息,还可以了解清代的殡葬制度,礼仪制度和社会制度,正因为慈禧遗体的存在,定东陵才是整个东陵陵区,游客们的首选之地!

慈禧和乾隆的翡翠都是缅甸翡翠?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翡翠文化里的翡翠,其实特指缅甸翡翠。当时通过云南省进贡到中原地区的翡翠,因为其绿色鲜艳,还有红、黄、紫等颜色,组成福禄寿、或福禄寿喜等寓意,深受宫廷及民间喜爱,价值不断攀升,甚至在乾隆晚期超过了和田玉。

乾隆非常喜爱翡翠,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所作诗句中,已知咏诵翡翠的就有50多首,并且如今故宫收藏的3万多件玉器中,有一半都是乾隆年制。

慈禧还是妃子的时候,清宫玉料定色标准:“凡绿色玉均称碧玉”,但经专家考证,在咸丰年间,和田玉碧玉进贡早已停止,整个玉石产业陷入萧条和几乎停顿,当时主要进贡“碧玉”的地方是云南,也就是现在的“翡翠”。按照清宫保存的《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云南进贡的玉材,全是来源于缅甸的翡翠原石。

慈禧最著名的收藏之一的“翡翠白菜”,玉材的产地就是缅甸翡翠,在一块具备白、绿、红三色的翠料上,利用玉材色泽变化,雕成一颗形神惟妙惟肖的白菜。白色的菜帮,茎脉分明的白嫩叶柄、自然翻卷的翠绿菜叶,菜叶旁一只红翡雕成的蚱蜢,是清代最出色的俏色翡翠作品之一,如今存放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慈禧墓中的翡翠白菜翡翠西瓜夜明珠现在都下落何处?

传说慈禧棺内还有4个翡翠西瓜,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

据悉,慈禧陵中被盗的珍宝或被孙殿英等人用来行贿,或被变卖,或遭毁坏,甚至被走私到国外,绝大多数至今下落不明。

据传,为了逃脱罪责,孙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

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

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

慈禧统治大清的48年间,她都收到过哪些稀奇的宝物?

慈禧收到的宝贝有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等等,各个价值连城。慈禧有一个夜明珠,真的是夜明珠,大概有西瓜那么大,分成两半,一合上就会有光透出来,这个宝贝在月光下能发出璀璨的光,而且能防止尸体不腐败,所以被慈禧带到棺材里去了。一个翡翠西瓜,上面的纹路都是自然形成,整个西瓜都是用一整块玉雕成的,可以看出未经打磨的时候这块玉有多大,成色有多好。

翡翠白菜,和翡翠西瓜差不多,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白的白绿的绿,雕工浑然天成,上面还有一只蝈蝈,白菜的寓意很好,所以这件宝物很有名气。还有一棵珊瑚树,全部都是用一株珊瑚雕刻而成,上面还站着一对翠鸟,这件宝物是慈禧的陪葬品,至今下落不明。慈禧太后的凤冠是最华贵的,上面有九只凤凰,凤凰嘴里衔着明珠,作为权势最大的太后,她的凤冠可以算是清朝皇后中最大的。

慈禧入棺的时候,身上裹着一条被子,被子是用丝线捻着金线做成的,上面绣着佛经,缀着珍珠。当初盗墓贼打开棺材的时候,光看见珍珠了,留下了价值更大的被子,在这条被子上面还盖着一条缀满珍珠的被子。慈禧太后礼佛用的是蚌佛,就是先用贝壳雕刻成佛祖的样子,然后再把贝壳放在牡蛎中,让牡蛎分泌的粘液盖住贝壳,形成一种特殊的珍珠,这样制成的佛祖身上就有珍珠的光华。

慈禧太后下葬的时候,几乎动用了紫禁城全部的人手,他们在慈禧太后的棺材里放了一层又一层的金银珠宝,将她喜欢的东西全部放进去,其中还有大量的文物。可以说慈禧的随葬品是清朝太后里最奢华的一个。

翡翠白菜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吗?为什么那么有名?

翡翠大量输入中原,应是18世纪末叶、清朝中期的事。翡翠进入中国后,迅速得到皇帝、后妃及贵族们的宠爱。由于翡翠天然色彩丰富,清代玉匠多将翡翠雕琢成瓜果蔬菜形态的陈设玉器,供皇室、达官们赏玩。

而当时,在中国美学的影响下,玉匠们普遍把将玉石材料的天然色差来表现动植物形体不同特征、突出其生动形象作为重要的雕琢手法,也就是所谓的“俏色”,清代翡翠的俏色玉雕作品十分兴盛,其中最著名的翡翠白菜目前所知就不下三件。

其一是作为嫁妆的翡翠白菜。这件翡翠白菜曾被存放于永和宫中,是光绪帝时的瑾妃寝宫,但有一说认为翡翠白菜本是瑾妃的妹妹珍妃的嫁妆。光绪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慈禧颁发了给光绪帝举行大婚及亲政的懿旨,同年十月初五,慈禧又颁懿旨,将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封为皇后;礼部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他他拉氏为妃,即瑾妃与珍妃。

1925年,北京故宫首次对外展出,这件翡翠白菜成了当时的“名角”。即使在抗日战争前的文物南迁、抗战胜利后的文物回归,以及新中国成立前的文物迁台,翡翠白菜都广受关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并开展后,翡翠白菜成为展览的“招牌菜”,被视为镇馆之宝。

因其透明度及光泽度高,所以又叫做“玻璃翠”,是翠料中最上者。工匠在“俏色”雕琢上,技艺高超,菜叶与蝈蝈为翠绿色,白菜的下部灰白色,上下都是特别的真实自然。除了这件镇馆的翡翠白菜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两件。其一是绿黄相间的翡翠白菜,台北人称之为“翠玉小白菜”。除了身在台北的三件翡翠白菜外,中国大陆也有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