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珍贵翡翠玉器(台北故宫珍贵翡翠玉器图片)

买玉网 4 0

台湾故宫里翡翠白菜是谁雕的?

您好

台北故宫的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是在清朝时期雕刻的一个玉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翠玉白菜的文献很少,只知道这件玉器原本置于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是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妃—瑾妃的嫁妆。玉器的雕刻一体成形,以翠玉自然的色泽刻饰出绿色的菜叶与白色的叶柄;白菜的造型象征女子清清白白,而菜叶上还塑有两只昆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都是象征多子多孙之意。这块翠玉的原料,天然含有白,绿,黄三种颜色,而雕刻时,颇具巧思的工匠,并没有回避黄色的翠质,而是大胆的将其留在了菜帮上,逼真地表现出白菜被霜冻后的质感,反而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这棵白菜更具韵味。

慈喜太后墓中的翡翠西瓜和翡翠白菜来自哪儿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我国自古就有用玉、佩玉的习惯,从商周时期开始迄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开创了以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等为代表的玉石文明,留下了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玉器文化,留下了和氏璧等古代名玉的千古传说,也留下了金缕玉衣这样让后人叹为观止的玉质珍宝。而翡翠这一硬玉,直到明代在我国数量极少,甚至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代后期,翡翠这一来自缅甸的玉石,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短短数年间就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取代了几千年来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白玉风尚,为自己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誉。

其实翡翠这一名称,最早是我国古代一种鸟的名字。这种翡翠鸟生活在南方,毛色艳丽,雄鸟为红色,谓之“翡”,雌鸟为绿色,谓之“翠”。唐代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一诗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旖旎光首饰,崴蕤烂锦衾。”许慎也在《说文》中提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

不过翡翠一词除作为鸟名被广泛使用外,更多的时候则是作为鲜艳颜色的代名词,即翡红与翠绿。在清代的宫廷,翡翠鸟的羽毛作为饰物进入宫廷,因色彩艳丽而深受嫔妃们的喜爱,她们将其插在头上作为发饰,用羽毛贴镶拼嵌作为首饰,故其制成的首饰名称都带有翠字,如钿翠、珠翠等。与此同时,大量的缅甸玉通过进贡进入宫廷,为嫔妃们所喜爱。因为这些玉石的颜色多为绿色、红色,与翡翠鸟的羽毛色很相似,所以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在民间流传开了。由此,翡翠这一名称也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在清朝,曾经出现过两个爱玉的统治者,一个是爱收藏白玉的乾隆皇帝,在康乾盛世时,社会上曾掀起过白玉的收藏热潮,时至今日,乾隆时期的白玉屡屡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而另一个爱玉的代表人物,就是晚清垂帘听政40余年的慈禧太后。与乾隆皇帝不同,慈禧太后喜欢的不是白玉,而是翡翠。说起来,慈禧可以算是个地道的“翡翠发烧友”,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饮茶用翡翠盖碗儿,用膳用翡翠筷子,头发上插翡翠簪子,手上戴翡翠戒指。由于慈禧对翡翠的钟爱,引得王公大臣竞相进献翡翠,从而带动了翡翠在中国的流通。

下落不明的翡翠西瓜

慈禧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里面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而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相传,这对翡翠西瓜是番邦进贡的珍品,当时市值达500万两银子。慈禧对它们爱若至宝,把它们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又加上一把机械锁,要想打开这把锁,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方向转错、多转少转,都不能开锁。为安全起见,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

慈禧为何如此珍爱这对翡翠西瓜呢?众所周知,一块翡翠上颜色越多越珍贵,相传这对翡翠西瓜上至少有三种以上的颜色,绿莹莹的瓜皮上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籽、红瓤、白丝依稀可见,不能不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只可惜,这对翡翠西瓜由于藏于深宫,当年就很少有人能一睹其庐山真面目,现在由于缺少文献资料记载,更难以准确描述。

那么这对翡翠西瓜现在何处呢?据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及其侄子合作的《爱月轩笔记》中记载,慈禧死后,这对备受慈禧珍爱的翡翠西瓜作为陪葬品,一起埋进了东陵。然而在1928年夏天,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陵盗宝事件,把慈禧墓中的陪葬品劫掠一空,其中也包括这对翡翠西瓜。

孙殿英盗宝东窗事发后,举世震惊,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纷纷谴责,要求追回珍宝严惩元凶。孙殿英为了脱罪,多方奔走,四处行贿,而行贿的礼物就是那些东陵珍宝。据说,孙殿英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那对翡翠西瓜送给了宋子文。但也有人说,孙殿英当时送给宋子文的是一颗翡翠白菜,不是翡翠西瓜。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其中一个就是慈禧地宫里的那棵翡翠白菜。但无论如何,这对翡翠西瓜从此再也没能在世人面前出现,不知流落何方。对于它们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们去了台湾,有人说它们还在大陆,也有人说它们在美国的博物馆中。无论它们身在何方,希望如此稀世珍宝能够有重见天日的一天。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翡翠白菜很是引人注目,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这棵翡翠白菜由一整块玉雕成,呈现白绿两色。白的部分雕成层层相裹的菜帮,脉络隐现;绿的部分雕成翻卷的菜叶,鲜嫩自然,叶片上还趴着两只精雕的小虫,令人拍案叫绝。据说这棵翡翠白菜也是来自慈禧东陵的地宫中,还曾是光绪皇帝之瑾妃的嫁妆。这棵白菜是否是传言中说的孙殿英送给宋子文的那颗翡翠白菜,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死后,据《爱月轩笔记》中记载,她的墓中除了闻名于世的翡翠西瓜、翡翠白菜外,还有玉佛、甜瓜、桃、李、杏等诸多翡翠珍品,由此可见慈禧对翡翠的痴迷。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有哪些珍贵藏品?关于这些藏品你了解多少?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如下的珍贵藏品。

一、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翠玉白菜,与真正的卷心菜一模一样,用翠玉雕琢而成,主题亲切,洁白的菜身,碧绿的叶片,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再加上菜叶上的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另一种是青黄相间的翠玉白菜 ,高13.4公分,色泽微黄,菜叶上还有菜虫,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暱称他为“翠玉小白菜”。

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

二、肉形石

和同为镇馆之宝的翡翠白菜不同,这颗玛瑙石之所以能成为一件受欢迎的宝物,并不是因为它的精致,而是因为它的自然,它是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转化而成。

一块天然形成的神奇石头,被大自然用一种精巧的手法处理,变成了一块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三、毛公鼎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以制器人的名字命名,在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天宝鸡市岐山县),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收藏。高53.8公分、腹厚27.2公分、宽47公分、重量34.700千克。口饰重环纹一条、开口式、双立耳、三蹄足。

整体形制厚重,装饰纹饰古朴,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是西周后期鼎从宗教走向社会生活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

慈禧的翡翠白菜在哪里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呢,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其材质为缅甸翡翠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清晚期翡翠制品。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度为5.07厘米,属于典型的陈设玉器,作品采用了俏色巧雕的玉雕工艺,并配合喜闻乐见的寓意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菜叶相映成趣,菜叶上还巧雕了两只螽斯与蝗虫,整件作品具有较高的逼真度,远远看去就像是一颗真正的白菜。

请教收藏高手这个吊坠是什么玉?年代应该是清朝时期的

白菜纹饰玛瑙雕件,著名的白菜巧雕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翡翠白菜,属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您的这件器物大不盈尺,但具有同样的巧雕效果,值得收藏和研究。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